科尔农业网 >> 藏红花

专家详解梅雨监测新规范莕菜

2022-06-28

专家详解梅雨监测新规范

“就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南一样,不同的人对于梅雨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预报专家周兵说。梅雨区域在哪里?如何界定入-出梅的时间?梅雨开始是意味着雨带整体性地入梅还是不同省份可以步调不一?长期以来,此类问题一直困扰着气象研究人员。

2011年到2014年,在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的组织之下,国家气候中心和相关省(市)气象局业务专家历时四年之久,对梅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新的梅雨监测业务规范。这一规范不仅建立起了国家级和省级相对统一的指标体系,同时,让可让公众对梅雨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到不同区域入-出梅的时间是不同的。

“谁”推动了梅雨新规范的制订

“以往,人们对于梅雨的认识存在诸多界限模糊的问题。”周兵告诉记者,比如,梅雨区域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省市;此外,如何界定梅雨开始的日期同样是一个在气象领域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一个地方的典型梅雨期一般为20余天。梅雨的时间尺度是天气向气候的延伸,其“跨界”的身份便导致了诸多的不统一,包括国家和地方指标的不统一,不同地区各自强调自身的特点和传统。在裁定入梅时间的时候,有的强调以天气要素是否达标为准,注重降水量以及温度等的表现;而有的省份则更加强调气候上的环流要素,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等等。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各说各话”的问题。“没有通用的语言、统一的标准,这对于梅雨的监测、预报技术的推动,以及各地气象部门对公众和政府的服务都会造成很大不便。”因此,一个统一规范亟需出台。

此外,气候变化因素也对推动新标准出台起到了推动作用。梅雨不仅存在年际变化,同样存在年代际变化。与以往梅雨年份暴雨、大暴雨接连不断不同,2001年以后,梅雨进入不典型时期,每到梅雨季节,雨带位置便经常不会清晰地出现在传统的梅雨区域中,此外,在过去十多年中,空梅现象也比以往显得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搞清梅雨包含哪些省市也显得尤为重要。”周兵说。

“2012年5月,梅雨监测指标问题的难度曾一度回归到1980年的程度,纠结的重点主要在于梅雨到底应该用要素还是用环流来制定标准的问题上。”周兵回忆道。

2013年1月,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组织了对于梅雨问题的第二次研讨会,找到了解开死结的“金点子”,即在梅雨监测指标制作的过程中有必要成立一个有国家级和省级业务专家组成的技术组,让梅雨省份的专家参与其中。由于有了深刻了解当地梅雨状况和切实需求的当地专家的加入,使得讨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分歧缩小,问题迎刃而解。

新规范的亮点

经过技术组的共同努力,在“金点子”生效以后,新指标逐渐浮出水面。与传统的指标相比,新规范产生了许多革新性的成果:

新规范对于梅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人们都简单地认为各地入梅时间步调一致;而在新规范中,专家们根据气候规律将梅雨带划分为江南型、长江中下游型、长江中游型和江淮型等四个区域。这四个“型格”的出现传达出的信息是,由于影响各地的天气机理不同,各个地区出入梅的时间便有先有后,而非以往所认识的“齐步走”状态。这样一来,公众便可以理解,某一省份入梅,并不意味着其他省份已经满足入梅标准。入梅时间存在时空差异性这一理念由此建立。在新规范中,雨期开端日被定为是从第1个雨日算起,往后2日、3日、……、10日中的雨日数占相应时段内总日数的比例≥50%,则第一个雨日为雨期开端日。规定中,最先达到入梅标准的省份的入梅日期,即为当年梅雨开始的时间,而不同省份都有各自不同的入梅时间。由此,各个省份便可为当地政府、公众以及行业人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

除此之外,新规范还明确了梅雨包含的区域:即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以及湖南。“在区域划分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两个颇具争议性的小插曲。”周兵向记者透露,最初,我们考虑将福建南部划在梅雨范围之中。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华南前汛期的降水,尤其是5月份之后的降水性质和我国台湾等地的梅雨性质十分相似,但是为了较为清晰地区分华南前汛期与江南梅雨,并尽量遵循根深蒂固的传统梅雨区域观念,此次便没有将该地区纳入监测范围。。“不过,随着现代天气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未来,这一带地区也很有可能被划入到广义的梅雨范围之内。”周兵说。另一个让专家纠结的地区则是河南的一隅。位于这一角落的观测站,其降水特点也和梅雨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当地只有一个监测站,因此监测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原因,本次也没有将此地能入监测范围。另外,在当地专家的协助下,新规范还解决了以环流为主还是以要素为主确定入梅时间的纷争。新规范也“酌情”考虑了气候条件,如梅雨一般发生在南海夏季风暴发之后,7月中旬之后不再有新的梅雨期开端日,梅雨期结束日出现在立秋之前。梅雨期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5天滑动的位置一般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等等。

“新规范虽然已经‘出炉’,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结束永远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周兵的话意味深长。

链接:30年前的要素与环流之争

回溯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大学推动30多个单位进行过一次为期两年之久的关于“如何界定入梅标准”的大讨论。

然而,这次大规模、长时间的讨论却因难以达成统一认识无果而终。

讨论没有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梅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来自于天气、气候业务和研究对于“梅雨”关注角度的不同。此外,作为“学院派”的各大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所谈论范畴主要集中在业务、科研、教育等方面,属于纯学术研讨,没能满足本土预报及技术人员的业务需求,因此讨论的内容“不接地气”,讨论的结果也难以被本土预报员所认可。自此,美誉的声音一度从喧嚣转为沉寂,直到2011年,中国气象局开始了对梅雨新规范的制订。(文/贾敏)

编辑:牛璐

静扭试验机

ZCWQ-40L立式双工位钢筋弯曲试验机

500Nm全自动扭转试验机

电子压缩疲劳试验机

电子万能试验机如何做拉伸试验

悬架簧压力测试仪

友情链接